欢迎访问东南教育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院为您免费提供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儿童阅读课程识字写字教学等相关信息发布和最新资讯,敬请关注!
全国服务热线:400-063-7288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发展中心 > 学习体会

用心去感受语文的美好——参加“儿童阅读走进草原——基于统编教材理念的儿童阅读研讨会”有感

日期:2018-08-03   阅读:2496
用心去感受语文的美好——参加“儿童阅读走进草原——基于统编教材理念的儿童阅读研讨会”有感

——听赵志祥老师执教小学三年级小古文《司马光》有感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奋斗小学  李慧 


7月19-20日,我有幸参加了“儿童阅读走进草原——基于统编教材理念的儿童阅读研讨会”。走进名家大师的极富灵性的课堂,不同的课型、不同的风格,相同的理念,我不敢说由此学会了什么,我只说由此我感受到了语文的美好。以赵志祥老师执教小学三年级小古文《司马光》为例谈谈我的感受。

1.以学定教。

本课课后练习其中一个内容是要求学生说一说这个小古文的意思,但是在整节课上,赵老师却没有学生说这篇小古文的意思。当然并不是赵老师没有设计这一环节,而是一个漂亮的课堂生成。当这个问题赵老师提出来时,看到学生刷地一片举手,他马上来了这么一句幽默的、时尚的网络语言:不让你们说,否则是侮辱你们的智商。一个漂亮的、自然的无痕转折,真真切切体现了以学定教。  

赵老师并没有按照课后要求和教学预设,一定要让学生说这个小古文的意思,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其实根据课文插图,孩子们一下子就知道这是讲的哪一个故事。这个问题不用教,孩子们也会,所以,要下大力气放到孩子们想学但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不会的内容上,这样老师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课堂的节奏也就明快了,轻重缓急也就明显了。正如看一篇文章,有轻有重,有详有略,这样的文章,这样的课堂才够吸引人。

2.学高为师。

听了赵老师的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师的课就是大:高大,大气、大手笔、大容量。从汉字常识(篆书、入声)、到作家作品、到写作技巧,甚至生活常识(如瓮与缸的区别),都表现出赵老师知识的厚度和广度,用“博古通今”亦不为过。

初次接触小古文的三年级的小说小学生,一节课上就学习了6篇小古文,而且接受起来也是轻松的、快乐的。原本深奥的知识,在赵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孩子们欣然接受。

巧妙的阅读材料组合,让学习有难度、但又不失梯度。学生一直在努力跳一跳摘果子。这节课上有一篇小古文,带出了六篇小古文。先由一段司马光的简介,引入本课的学习。一直学到最后才知道本环节的用心良苦。在对本课的小古文书学习后,又把这一段简介变成了古文的形式进行了诵读。这样介绍一个人写清楚了吗?一句巧妙的设问,自然的引入了下一个小古文的学习。

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增加了阅读量,而且让阅读有了思考,有了味道,同时也对孩子们的习作进行了指导。孩子们清晰地辨别,只写本课救小孩这一件事情,根本不可能把司马光这一个人介绍清楚,这样不仅仅是增加了本节课上阅读古文的量,而且还进行了习作方面的指导。是对内容的更高一层次的认识,同时也是如写一个人,只写一件事儿能说清吗?开头整体简介,中间写一件事,最后再总结。而且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孩子们也,更加明确了,题目,司马光是不恰当的,题目还应该是司马光砸瓮更加合适。赵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探究真理的意识。

这节课上不仅有课外小古文的引入,引入了一首流行歌曲司马光砸缸。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自己孩子主动去阅读。由辨别缸和瓮,巧妙的加入押韵的指导:分析后改编歌曲,要把缸改成瓮,韵脚就变了,它的句子也得改,老师没有明确要求,只是和学生出现了不同,改后的词押韵,只改缸为瓮的不押韵,学生不知不觉就知道了押韵的魅力。正是因为赵老师深厚的文学造诣,才能恰当、准确地选取上下拓展阅读的内容,才能使每一个环节丝丝入扣,一直紧紧抓着孩子的心一步一步向前。我深深的感到,做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语文功底这个词还显力不从心,要有厚重的文学底蕴才无愧于师。

3.雁过无痕。

很明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习小古文的兴趣,赵老师也紧紧抓住课后要求:跟着老师读,熟读成诵。比较常见的填空式背诵,这节课的背诵更具浓浓语文味儿,学生一直是在探索的路上,积极前进的路上。

80分钟的大课,给人的感觉是在不断的诵读,而且每一次诵读都有一个新的拔高。赵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步步指导,一步步引导。看得出这个班的孩子,朗读的声音是非常洪亮的,齐读也是非常有力的。但恰恰古文的诵读却不是这样的。赵教师适当的诵读的技巧指导:“两个绝招——嘴角微微上扬,音调稍微低些,最后一个拖长一些”效果极好,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感觉。接着又是一个长句的指导。长句子不好读的原因,不是因为生字多,而是因为断句不准,赵老师及时发现就一遍又一遍的教读。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赵老师对宋总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有一个小问题也要指出来。有一个孩子在读这篇小古文的时候,有一处地方读完以后发现自己读错了,又返回来重新读了一遍。这老师给出这样的评价:“你刚才读错的这个字,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不影响正常的沟通,但是一重复给人的感觉就不好了,所以我们在平时,因为口误或者是口音的问题,比如说把平舌音读成了翘舌音,就没必要反回去重复读。”指导之细,让人汗颜。

后来又加入了理解读,引入了入声的读法。孩子们既轻松理解了入声这个离我们生活已经很远的声调,而且又对课文内容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赵老师带着动作的范读,使得“入声”这种变其他声调为短促的貌似第四声但又不同于第四声的读法,一下子烘托出了当时情况的紧急。孩子们就在这样,读通顺、不重复、正确断句,还要读出紧急情况的这些过程当中,一遍又一遍兴趣盎然的读。诵读还在继续——由横排版变成了竖排版,古文的味道更浓了;接着,又有有标点的竖排版,变成无标点的竖排版,目的更明确了,为什么只有在非常熟练的诵读的基础上,才能够在没有标点的竖排版的古文中正确断句;有没有标点的竖排版古文变成了篆书。看着形状,大概只能猜出那么几个字,要想读出来,那只能是已经背会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变了形的填空模式,本节课的重点——背诵小古文水到渠成。这样的背诵指导雁过无痕。

4. 不吝赞美。

一节课结束,学生硬是从一开始的铿镪有力到最后的韵味十足。我们都知道,习惯性的东西很难改变,通常我们借班上课遇到这类全体习惯性的情况,往往是不了了之,但是,赵老师做到了。不得不说,鼓励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即使错了,也要肯定——赵老师这样夸:“你是最勇敢的”。赵老师不仅夸学生,还夸学生的老师,这是心理上的认同,这样孩子更愿意听他的指导。如“太了不起了,三年级就知道曾巩、唐宋八大家,你们的老师真厉害”。他不仅自己夸,他还拽着听课老师一起夸。如果再用“评价鼓励语言发自内心,针对性非常强”,用在这位大师级别的人身上,确实是显的苍白无力,落入俗套,但这确是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一句句真切的激励语言,就像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大拇指握着一个大拇指,孩子们就是踏着这样的阶梯,一步一步向前的。

5. 贴近学生。

走近学生,和学生没有距离感,是上好一节课的情感基础。将学生熟知的大草原和古文版的司马光巧妙连接,行云流水,无缝对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巧妙设置学习内容。开课时出示司马光图,孩子们不认识,老师就给出一个又一个的提示,让孩子们猜,这样的形式变让人紧张的提问为轻松愉快的猜谜,孩子们就这样乐呵呵地跟着老师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最后猜出了答案吗?不是的,了解了司马光这个人,知道了《资治通鉴》这本书,关键是孩子们主动地、欣然地接受了。

都说教无定法,但是“无定法”,是有要求的,这需要要教师有足够的底气。大师的课学不来,却可以给我们启示,给我们思考。赵老师的课,他通过他自己诠释了语文的美好,孩子们焉能不爱熏陶?不受感染?


来源:本站 | 日期:2018-08-03


上一篇:参加“儿童阅读走进草原——基于统编教材理念的儿童阅读研讨会”有感

下一篇:品一场名师的饕餮盛宴——记东南教科院儿童阅读走进草原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