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南教育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院为您免费提供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儿童阅读课程识字写字教学等相关信息发布和最新资讯,敬请关注!
全国服务热线:400-063-7288
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活动 > 活动报道
东南教科院主持和参与了7项国家级课题研究;研发中小学校本课程30多门,其中3门课程被教育部门评为“好课程”——玩游戏识拼音、听故事学汉字、儿童阅读课程等。

引入单篇阅读材料,夯实单元语文要素——以统编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日期:2022-03-03   阅读:1044
引入单篇阅读材料,夯实单元语文要素——以统编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编者按

全阅读项目为北京小学大兴分校语文教师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北京小学大兴分校作为“全阅读”项目基地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东南教科院为大兴区教师量定制的网上研修活动,与兄弟学校联合教研......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专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以下是北京小学大兴分校贾晓村老师的统编版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实录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


通过多件事来写人,是一种常见的表现人物形象的方式。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阅读要素是“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时,课堂上我指导学生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梳理出文章共写了三件事,然后采用“ 主要人物+事件” 的方式把三件事串联起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过上述方法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文章、多件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所谓学以致用,为了加深学生印象, 使学生更加真切地领悟这一概括方法,课堂上教师关联《不知疲倦的人》这篇文章,学生在自读之后思考,为了表现数学家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作者都选择了哪些事情来写,这些事件与事件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联,而后继续练习采用“ 主要人物+事件” 的方法进行概括, 在交流过程中, 学生慢慢学会了“ 多件事写同一个人” 这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堂回放


教学伊始:

师: 同学们, 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中, 我们认识了少年时期就树立了远大志向的周恩来,知道课文是通过三件事来写这个人物的, 总体来说, 这三件事都清楚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相对很完整。上节课我们用一个事件要素表帮助大家梳理了文章中的三件事,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地点.png


生:我是采用表格中“ 人物+事件” 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的。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新学年的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时, 周恩来的回答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十二岁那年,在奉天,伯父告诉周恩来“ 中华不振”,他当时还不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直到一个星期天,在一个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欺负,而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这位妇女, 围观的中国人也只能劝慰, 不敢声张。在这种情况下, 周恩来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才是“ 中华不振”,从此立下了“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的志向。


师:这位同学采用“ 主要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他注意到了详略得当,重要的事情说得详细,一般的事件说得简略, 三件事关联紧密, 概括时都要兼顾。此外, 文章是采用倒叙的方法写的, 先写事情的结果, 再写原因。大家可以调整顺序,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再来练习一遍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事件。



【设计说明】 如何训练学生练习说多件事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以上环节借助事件要素表, 引导学生采用“ 主要人物+事件” 的方式,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 换个顺序进行练说,从不同角度指导了学生如果叙述多件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尾声:

师:通过多件事来写一个人, 这样的写法在“ 全阅读读本” 第三单元的单篇阅读中也有呈现, 那就是———《不知疲倦的人》。请大家课内进行阅读,想一想,为了表现人物“ 不知疲倦” 这个特点,文章都用了什么方法,选择了哪些事件来写的呢?

生 1:我发现文章第二自然段集中写了三件小事: 陈景润很早就开始朗读外语;很早就进行数学的演算; 很早就到图书馆学习。这三件事都在说陈景润工作和学习都比别人早一步。

生 2:我发现作者具体写了一件事,就是陈景润在图书馆看书,因为太专心而忘记了时间。

生 3:我发现第五段和前面的都不同,作者通过一个个“ 几分钟” 的句式来表现陈景润是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进行学习和工作的。

师:大家真善于发现! 这篇文章的确在写人方面很有特点,多件事呈现的方式多样,有详有略,但都是围绕着“ 陈景润是如何利用好时间来进行学习和工作的” 这一内容写的。这篇文章,该怎样继续运用“ 人物+事件” 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呢?

生:我觉得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意思差不多,都在讲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 利用好每一分钟向着科学高峰攀登。这样的句子就已经是“ 人物+事件” 的方式了。

师:说得太好了!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抓住开头、结尾的总起句或总结句的方法就可以概括了。相对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难度降低了很多,只要善于研读,你就会用同样的方法来验证如何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在学习这两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了如何通过多件事来写一个人,写的时候要注意事情与事情的关联,要为了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而服务,大家可以在自己习作的过程中尝试运用。



【设计说明】课堂中引入“全阅读读本” 四上单篇阅读《不知疲倦的人》,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事件呈现的方式可有多种形式,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件,事件与事件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不同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式又有怎样的不同,学生只有见多才能识广,通过“一带一” 式的阅读,延展了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夯实了语文要素中提出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案例解析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 本课教学着重体现了课内学习与补充阅读的有效衔接,通过鲜活的语料指导学生如何把握多件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聚焦语文要素, 练习表达主要内容

中年段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逐渐形成,为了达成统编版语文教材四下第七单元语文要素“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的要求, 我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时的伊始,引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复述主要内容,这样降低了学生练说的难度。在表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件事前后之间是有关联的, 概括时重点事情详说, 其他则简说,通过“ 主要人物+事件” 的方式叙述文章的前因后果。在学生按照课文三件事前后顺序概括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再次概括,再次练习表达, 达到了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关联单篇阅读,发现文章叙事特点

通过多件事写一个人是学生掌握的难点,运用《不知疲倦的人》 这篇材料,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众多不同的事件中发现共性的内容。同样是写多件事,而引入的单篇阅读材料里,为了表现陈景润不知疲倦的特点, 文章或者用并列的方式铺陈,或者用罗列的方式呈现, 或者用一件具体的事情详述。由于有了对这些事情总体特点的把握,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发现直接可以选用总起句或总结句。这样,就找到了两篇文章概括方式上的异同点。


通过课上“ 一带一” 阅读学习的形式, 不仅拓展与延伸学生的阅读深度与广度, 挖掘了学生的阅读潜力,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举一反三,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理解,最终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实效性。




来源:本站 | 日期:2022-03-03


上一篇:整本书阅读《35公斤的希望》导读课案例分析

下一篇:福利来啦|免费领取小学语文第三单元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