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南教育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院为您免费提供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儿童阅读课程识字写字教学等相关信息发布和最新资讯,敬请关注!
全国服务热线:400-063-7288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发展中心 > 学习体会

“尊重”“装傻”“尝试”—破晓教学的真谛

日期:2017-05-20   阅读:1598
“尊重”“装傻”“尝试”—破晓教学的真谛

2017年小学数学“同上一节课”长沙站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评析骆奇老师 《围三角形》

              

5月13日,东南教科院主办的“深圳—长沙同上一节课”大型的高质量、大容量的“烧脑”教研活动在麓山国际实验小学举行,我十分荣幸的聆听了第一堂,来自深圳的骆奇老师执教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内容。骆老师的《围三角形》一课的设计的最大亮点是完全基于学生的元认知和对事实的尊重而进行的一次十分真实、幽默的教学,其“装傻”的特征,“尊重” “尝试”的做法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合理。改课题“三角形三边关系”为“围三角形”,变“直接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为“通过围三角形这一活动发现规律”。也许会有老师质疑这样的改变是不是不够严谨?而我却觉得这恰恰是对严谨的诠释。我们数学老师是不可能直接对数学概念进行教学,“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我们只能在生活中借助三角形模型来探究其性质,所以课题不用数学名而改用活动名反而是对“严谨”的诠释。另外,这样的课题恰恰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数学原来不一定是冰冷的还可以是像这样有趣的活动。教者借助“围三角形这样一个活动”来“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样的设计是一种尊重事实、尊重孩子的真实写照。

二、统一的情境,突出的问题,直捣难点心脏、彻底解决疑难杂症。一个“围三角形”的情境贯穿课的始末,一个大问题“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贯穿课堂始终。大问题又延伸出一个核心问题“两短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围成吗?”这是个临界点,也是理解三边关系的本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果两短边折一下或拱了一下而连过来的两条线段长度之和肯定会超过原来的长度,而5+7=12,所以是拱不起来的,要连起来就只能与原来的那条长边平躺成一条直线。学生虽然说不出这个原理,但是再用自己的话语“拱起来”“躺下去”诠释了这个原理,扫清了理解本节课难点的障碍。如果5和7厘米变得更短或更长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学生依托“相等就平躺”这一临界点,那么“都变小就更加围不成”,“都变大一点才围的成”这两个知识点就成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联想、推理、直观演示很快就理解了三边关系的性质。顺理成章地发现了“两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结论,这为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结论作铺垫,实质上这两个结论是统一的、同等含义的。教师再安排了二次探究,出示了“一个三角形可以得到三个不等式”,“你有什么发现?”,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地发现并完整表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轻松突破难点。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还不忘把课堂学习延生到课外,在课末追问“这两个结论之间有什么实质联系吗?”给了学生反思、巩固、深化对性质理解的机会。

三、统一的表述和思路,充分遵循了学生学习规律。整节课教师的表述都是统一的,“从两短边之和与第三边去比”这样一个比较顺序来表述三边关系,而不是一会顺着表述一会倒着表述,扰乱学生的思绪。从这个语言的小细节中充分体现了教者对学情的充分尊重,毕竟是小学生,一言一语都要十分谨慎,不要在语言上让学生听起来费力导致对性质模糊不清。

四、幽默机智地处理核心知识混淆点,一路“装傻”,陪同学生不断“尝试”。12、5、7这组数据,偏偏就有学生围成了!教师不慌不忙,好似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教师充当一个“装傻”的帮扶者,悄悄的静待孩子向他求助。培养学生慢慢“尝试”,在投影一下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学生怎么都拼不出来,硬是要按下去连成了一条直线两头才接的上。这时孩子们通过自己“失败”的尝试自然会有所感悟,不需要老师过多言语,只要面面相觑就心领神会,这是多么会“装傻”的大智慧,才让无声胜有声。教者敢于让学生犯错,不急于纠错而是陪同学生去“尝试”,一起经历这个“犯错”的过程,学生最终还是回归到教师的“怀抱”,自愿接受教师的建议。这是教者至高的教学艺术,也是课堂上最难忘的一幕。我想每个老师都要试图去尽可能多创造堂课上这样“装傻”,遇到错误如果及时打断学生马上告知真相,只会让真理成为“正确的废话”,白白浪费了宝贵资源。而应该与孩子一同去“尝试”失败,直到充分体验过失败后再折回“正确”,孩子“玩够了”才会自愿的回归到老师给指向的“真理”当中。其实,孩子内心更需要一位愿意陪伴他一起去“尝试”一些别人看起来很傻的事情的老师。

因此,教师需要修炼的这样的几大智慧,首先是“尊重”,虽然学生人多势众,但他们依然是弱势群体,他们内心十分期待得到大人的一视同仁,无论是教学的课题还是具体内容,无论是语言表示还是动作神态,都要尽量以“尊重事实”尊重“学生”为依托,才能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其次是“装傻”,要能适时地退回到与孩子同一思维层次的位置上,教师要保持空杯心态,随时做好好与孩子重新出发的准备;最后是 “尝试”,教师要有“冒险精神”,敢于陪同孩子们一起探索、尝试,去经历种种“失败”。哪怕完不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哪怕少做了几十道题,哪怕自己会遭到一些质疑和嘲笑,也不放弃“尝试”。

我想,只有懂得“尊重”“装傻”,敢于“尝试”的老师,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破晓教学的真谛!

来源:本站 | 日期:2017-05-20


上一篇:超越知识本位 走向智慧教育

下一篇:同上一节课,关注你我他